close

人生好比一條長長的路,命運之神會為每條路都設置一些障礙,只不過有的設在路前端,有的設在路后端。若把人生拉長看,就會發現命運總體是公平的。不要在逆境的時候悲觀絕望,前面也許就是一馬平川,也不要在順境的時候得意忘形,前面也許暗礁密布。   星云大師說:“所謂逆境,從兒童開始,寒暑的冷熱,身體的病痛;讀書時,師長在課業上的要求,父母在生活中的管教;及至進入社會,各種的欺詐瞞騙、聲色誘惑,甚至失業、失戀、貧困、冤枉、委屈等,時時都有逆境。   假如我們能夠和佛祖對話,問一句:請問您是怎么成佛的?佛祖也會說,他是通過種種的逆境才得以成道!假如我們能和世界的偉人,如政治上的林肯、羅斯福、華盛頓、丘吉爾、戴高樂、李承晚、孫中山、蔣中正、毛澤東等人,甚至企業家王永慶、劉泰英、沈慶金、林百里、徐有庠等,問他們是怎么成功的?他們也會告訴我們,是經過多少逆境才有今日的成就。   其實孟子說得好: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這就是告訴我們,逆境是順境的因,逆境是順境的增上緣,在逆境里要能夠積極向前,能夠自我成長,能夠如如不動,不如此,不能成功。太陽偉大,太陽碰到了烏云,光明也不能顯現;云朵飄飄,但是遇到了強風,它也不能瀟灑地紓綣。你怪公婆不慈愛,要求太多,可能那是公婆幫助你成長,你養的兒女不乖、不孝順,這都是要你做偉大的父母。秋菊要經過寒霜的洗練,才能顯得出它的嬌美;寒梅要經過冬雪的侵襲,才更能散發它的芬芳。   現代的年輕人,因為承受不了逆境的挫折,通過不了逆境的關卡,遇到逆境就想逃避,就想后退,遇到逆境就忘記初心,改變目標,如此不能與逆境搏斗的人,品種不好,如果寄望他將來有所成就,恐也難矣!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上,唯有屢敗屢戰的人,才能成功。”   人生的真諦莫過于最大限度地追求幸福與快樂,盡可能地避免和減少不幸與悲傷。而沒有誰心甘情愿地選擇逆境、挫折與遺憾。但是,生活當中逆境是必然的,是不容回避的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人的一生,在成長、學習、生活諸事之中,又有多少人總是花好月圓、天衣無縫、一帆風順,沒有遇到過逆境呢?我們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、或大或小的逆境,釀成人生五味的故事。也許,這就是人生豐富性之所在。如果一生中沒有逆境,那樣的人生就像一杯白開水,寡淡無味。   在風雨兼程的人生路上,逆境是心靈的巨大財富,失敗一次,對成功的內涵理解得便透徹一層;失誤一次,對人生的醒悟便更深一步;不幸一次,對生活的理解便更加深一級;磨難一次,對世事的認識便更成熟一些。   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紅星——亞特•林克勒特就是其中一個有這樣認識的成功者。   有一個年輕的電臺播音員在嶄露頭角的時候,突然被電臺解雇。他當然懊惱萬分,可是他回家時,卻興高采烈地對他的妻子宣布:“親愛的,這下子我有機會開創自己的事業了。”   年輕的電臺播音員一開始就有正確的心態,而他也的確開始了他個人的事業。他自己做了一個節目,后來證明是一個成功的出擊,終于他變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紅星——亞特•林克勒特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面對逆境,奮斗者堅貞不屈,把逆境視為人生在所難免,并且依靠崇高的理想,堅強的意志,堅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吃苦耐勞精神,把逆境中的所有阻力轉化成一種動力,奮斗進取;而懦弱者則只能束縛著手腳,困擾著思想,左右著靈魂,阻礙著視野,最終只能跌倒在“逆境”之中。   俗話說得好:“大樹底下長不出好草。”任何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,成就一番事業,一些逆境是必須要承受的,一些代價是必須要付出的。畢竟,有逆境才會有奮起,有挫折才會有求索。所以,當你遇到不順心之事時、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與其把自己沉浸在悲觀失望之中,不如勇敢地站起來,坦然面對逆境,在奮斗中不斷地完善人生——戰勝逆境的陰影,事業才會有轉機。   那么人們在面對逆境的時候,應該如何挺住呢?   忍耐是逆境中最好的精神支柱,因為,忍耐是一種默默的承受,是一種理智的克制,更是一種高尚的自我容納。忍耐不僅僅是委曲求全的策略,更是對自我命運的一種把握。因而在逆境中忍耐可以說是一種獨到的境界,是一種對明天的寄托。在逆境中學會忍耐,是對人生的認真省視,是為下一次的崛起和騰越積蓄力量,在忍耐中求發展,在逆境中創事業。   逆境只能讓你的速度變慢,但不能讓你的腳步停下來;而且逆境之后,努力也更有目標。當然前進有困難就說明自己有些地方尚不非常完美,需要改變。那么與其固執己見地堅守一個錯誤的東西,還不如順應時代潮流,讓自己來一個改變,這樣既適應了社會,也讓自己的事業邁向一個更高的臺階。   因此,在遇到挫折的時候,你必須要繼續努力,千萬不能怨天尤人、自暴自棄。能屈能伸的人雖然也會為自己受到挫折而感到難過,但絕不會難過很久。一個人如果整天自憐和怨天尤人,就不會有時間去計劃怎樣卷土重來。其實,勝利的意思,往往就是重新站起來的次數比被人打倒的次數多一次而已。   總之,事業上的失敗是難免的,但是如果你還想走向成功的話,一定要記住一點——戰勝逆境的陰影,用自己的行動來幫助自己走向光明,這樣事業才會出現轉機。 +10我喜歡

五叔    傍晚飯時,有車聲在對門停下。        “是你五叔回來了,就愛顯擺。”媽翻一下白眼,嘴里的菜就嚼得起勁;爸悶聲,只把稀飯喝得吸溜吸溜地。我知道她老人家又要嘟嘟五叔家換新車的事——這都過去幾個月了,只要五叔車響,她都嘮叨。         果不然,媽嚼完飯就開始了:“換車就換車,弄得動靜那么大干啥!又是放花炮又是請客吃飯的,不就是四個輪輪嘛,你沒見他那天的樣子——我說又換新車啦?人家捋下那能絆倒虱子的油頭說:‘嗯,換了,沒辦法,咱好像跟韓國有緣,孫子去韓國上學了,這車也換成現代的了。‘他這一說,咱才知道這車是韓國的。你瞧瞧,瞧瞧,擺拍啥啊,不就是有兩個錢嘛!”媽把碗和筷子往桌子上一放,一邊腮幫氣鼓鼓的。         我覺得五叔這個人還不錯,挺客氣的,路上碰見了,他嘀嘀嘀地摁喇叭打招呼。這兩年退休后,和五嬸隔陣子就回來,見人不笑不搭話,村子里有了紅白喜事,也少不了他回來執事。       “媽也是,陳年爛芝麻的事,還記得?五叔就是個愛面子的人。”我頓了頓,“他咋這會回來?”       我一問,爸媽相互看了一下,”欸,就是啊“媽就急急站起來,我也跟著走了出去。         冬天的傍晚薄暮冥冥,窗欞印著室內的光照,街道已是安靜。我看對面五叔像一個暗灰色的影子尾巴一樣閃進了門,兒子和五嬸從車上拎出大包小包地往回拿東西。        “他嬸子,準備回來住啊?”媽朝那邊問話。         “嗯。”五嬸聲音低低的,只管低頭提著東西走。         我正想著他們今天咋有點反常,媽就拽著我進門,“今兒咋了?不想搭話?你看這有錢人的性情,說變就變。”        次日,有隔壁鄰居去五叔家串門,不一會兒時間就又出來,出來后就進了我家門。疑惑不解地對我媽說,平日五叔說說笑笑挺熱情的,今日咋冷冰冰不理人?         過后又有人來我家,同樣的疑惑,幾個人就擠著身子咬著耳朵說悄悄話。         第三天還沒見五叔出來,五嬸也是匆匆在村頭買點菜就回家。        第四天,第五天,……咬耳朵嚼舌頭的人就多了。        到了第十二天,大家見到五叔了,見到吃安眠藥走了的五叔。從五嬸抽抽噎噎的哭啼中,大家才知道,五叔得了肺癌晚期。病是在半個月前查到的,但他不愿去醫院,連兒女都不讓知道。        我看見他,除了比以前稍瘦弱外,衣服齊整整的,頭發梳得一絲不亂,臉上干干凈凈,樣子很安詳。           作者簡介    王重俠,陜西西安鄠邑區人,文學愛好者。 +10我喜歡

文/米囧   如果你覺得生活容易,那么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擔了那份不容易。   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。   01   出去工作時,才發現讀書才是最好玩,也是最輕松的事情。   平時周末的時候,我會去做一些兼職,比如:在輔導機構給孩子輔導作業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小孩子里有四年級,五年級,六年級的,小孩子天生就是好動,天性就是喜歡玩。不能對他們太嚴肅,也不能只對他們溫柔。   老師也是凡人,可在小孩子面前就不是。   02   我們往往忽視了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。   以前,在我沒有接觸老師這個職業的時候,我覺得老師每天好好玩,好清閑,有著大把大把的時間,比如:周末,節假日,寒暑假,比太多的工作輕松,容易多了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之前,我就是這樣想的,容易,輕松,清閑。從未認真的思考過老師在上課背后到底要付出多少,而且還有可能不見成效。這時,你又要必須另想法子。   到了深夜,還在拼命備課,要琢磨自己要怎么講學生才更容易理解一些,看起來只上了幾節課,但是在琢磨課本等等,在課下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。   03   作為老師,你仿佛就應該是萬能的,既是生理老師,還要是心理老師,要做學生的良師師長,還要當益友。   老師,已經不僅僅是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了,對學生負責,也要對家長負責。既要跟學生處好關系,又要跟家長保持聯系。   也許在你看來是這樣的,但你沒身在此中,處在那個位置上,就永遠不會知道它到底是怎樣的。   表面看起來有多么清閑的工作,背后都付出了多少辛苦的汗水。所謂付出與收獲成正比,大抵如此。   04   沒有親自實踐過的事情,永遠沒有發言權。   這世上根本就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,只是盡量感同身受而已。   就像安慰朋友說的,我能理解你,體會你,能跟你感同身受,可是真的能嗎?唯一能做的就是盡量站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。   05   每個行業都不容易,每個職業都不容易,每個人都不容易,你眼睛看到了,終究只是看到的那一部分。   哪有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好事,告訴我,我也去。   之前一個微商朋友,在微信群里大倒苦水,說要邊上班邊做微商,太累了,連自己的個人時間都沒有了,有時工作到很晚,回去后還要看看微商那邊的事情,不想做了。   而且,做微商生意這塊需要前期很漫長的投入與付出,才會有成效,有收入。   06   然后我一個朋友回道,賺錢肯定不容易啊,你看關曉彤的微博,平時要忙學習,還要拍戲,每天睡幾個小時。   他還發了一張關曉彤的一張照片:一邊拿著課本,一邊拿著臺本。   我在心里默默為那位朋友點贊,還特意回了一句正能量的話。   想要得到什么東西時,先看看自己為此付出過什么。   07   你以為她們那么光鮮亮麗真的很容易,那你就錯了,每個人都不容易。   明星從沒有固定的生物鐘時間,也沒有半點隱私可言,休息時間更是少之又少。   記得之前看向往的生活時,謝娜說趙麗穎拍戲,全年就只休息四天,其他時間都呆在劇組。   想想自己全年休息了多久,再想想是否別人值得得到他應該得到的一切。   不要再不滿足了,你擁有的已經夠多了。   得到某種東西,在某種意義上也表示了你放棄了某種東西。   在你喊苦喊累,想要放棄的時候,想想別人為此說過什么?做過什么?   既然選擇了遠方,便只顧風雨兼程,共勉。 +10我喜歡

小 說 吃 雞 文/韓晨輝   雪鎮今年又哭倒了一片。冰雹畢竟是冰雹,冷冰冰的,一點人情味沒有,說下就下。其實上一年雪鎮也下過冰雹,不過那次下得不是很厲害,時間短,撒泡尿的功夫就完了;雹子也小,葡萄干一般大——就當是下了場雨夾雪。不過這次雹子漲了脾氣,上一年人們沒把咱“雹哥”當回事,今年“雹哥”就要給雪鎮人一點顏色瞧瞧。這次估計“哐啷哐啷”砸了半小時,道南李大夫家的鐵皮屋檐都砸出了好幾個窩,然后葡萄干也吃足了水,返老還童,變成了葡萄粒,一顆一顆的,一點情面不留。   雹子是晚上下的,早晨人們起來往地里一看,一株株棉花歪七倒八,就像是房子被大火焚毀之后剩下的幾根檁條在那里躺尸,棉花葉子也稀爛稀爛的,像是被究極進化了的棉鈴蟲嚙噬了的一樣。今年雪鎮的棉花是搭進去了。 雪鎮沒了棉花,老百姓哭,同樣哭的還有李橋紡織廠的老板。李橋紡織廠一直收雪鎮的棉花,雪鎮的棉花好,白,像雪。李橋紡織廠靠雪鎮的棉花生產,雪鎮靠賣給紡織廠棉花生存。棉花沒了,誰都不好受。 得虧李橋紡織廠還搞了點副業,干光頭強的行當,伐木,再把木頭賣給旁邊牛鎮的造紙廠。造紙廠地理位置好,傍山而居,倚水而建,自然風光無限。 紡織廠有了些錢,勉強運轉了運轉,老板跟縣里領導關系挺好,跟縣里頭說了聲,給了雪鎮一點“自然災害補助款”,人們的淚流量從亞馬遜河減小到了剛果河。不過牛鎮也應該救濟雪鎮一下,不說肝膽相照、唇亡齒寒,單說他們鎮的造紙廠黑了雪鎮百分之五十的河流,就該賠償雪鎮人一點兒——雪鎮的河也不是很多,兩條。 但是這些都和康老頭沒關系,不管雹子多大,不管今年棉花怎么樣,都和他沒關系。康老頭是個木匠,就算是下的不是雹子,是刀子,也不礙他的事,因為不管怎么樣,木器人們總是要的。 不過讓康老頭不得勁的不是山有多禿,水有多黑,而是年輕人都去了紡織廠工作,實在是在自己鎮里找不著工作的也都狠了狠心去了牛鎮的造紙廠。前兩年老康頭覺得自己也該不行了,土都埋到脖子了,也該把手藝傳一傳了,可是呢,消息傳出去,一個月兩個月,四個月半年,除了找康老頭幫忙弄個糞勺子的鄰里和要飯的乞丐,根本就沒人叩康老頭的門。康老頭成天坐在院子里看著天,吧嗒著煙袋一邊嘆氣一邊撓頭。   1 康老頭以前也招過兩個徒弟,不過那兩個徒弟待得日月不長。先前來的一個大徒弟一開始是誠心誠意跟著學,人挺老實,天資也好,榫卯做得比他師傅都精細,康老頭很高興,說這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。但后來這老大的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,家里老娘成天得吃藥,媳婦抱著孩子,成天嫌他不掙錢,自己奶水都不夠小人哭的淚水。那天老大拿了一條好煙,買了一條五斤的大魚還有一些水果,進門跟師傅打了聲招呼放下東西,膝蓋一沉,頭埋到肩膀里,“撲通”就跪下了。 康老頭坐在太師椅上,什么也沒說,但心里通透得很。 “師傅!”老大叫了一聲,眼淚、鼻涕都匯到鼻尖上啪噠啪噠往下掉,“年好過,月好過,日子不好過啊。我是真想學手藝活啊,可是家里,您也知道,都仰仗著我吃飯呢!您平時也接濟我不少,我總是說還您,可是這都春聯換幾副了我還是沒還上。這次真是不能再在您這待了,我托人給我在工地上找了個活,主要是給公家修補修補房子,雖說累點臟點,但家里起碼還應付得過去。” 康老頭端起茶杯嘬了一口,“走吧。”康老頭說得很輕,“啥時候想回來了就回來。”康老頭放下茶杯說。 老大走后,康老頭拿起煙和魚還有水果,一并到店里退了回去,找到老大家就把錢塞到了他媳婦手里,囑咐他媳婦別跟老大說。   第二個徒弟比第一個徒弟差了十萬八千里,第一個徒弟起碼是好心好意踏踏實實學,這第二個就不是這么回事了。一入門拜師的時候康老頭就覺得不對勁,雖說禮數什么的都到了,但是光瞅著二徒弟這面相和氣派就不像是能長久的料。不能長久,手藝活自然也就學不好。一開始幾個月為了磨練他的心性,康老頭就叫他給家里做活,燒個水劈個柴什么的,二徒弟自然有怨言,說自己不是來學手藝的,是來給家里當牲口的。不單這樣,二徒弟還對康老頭的女兒起了心思。康老頭的女兒叫娟子,年方二八,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好姑娘。吃飯的時候娟子去擺碗筷,讓二徒弟瞅著了:繡花蔥白絹衣,黑綢燈籠褲,辮子烏黑油亮,劉海不短不長,齊齊地灑在額頭上,眼睛忽閃忽閃的,像一潭剛下了雨的湖。 沒過兩天,康老頭就覺察出不對勁了,跟二徒弟說“心思要用在該用的去處”,二徒弟權當沒聽見,有時候有意無意地還去和娟子搭話。康老頭惱了,拿著板子要去教訓二徒弟,“我家娟子這么小的年紀,你就敢動我家娟子主意?!”隨后卷了二徒弟的鋪蓋扔到了門外胡同里。 二徒弟不甘心。大白天爬到桑樹上去瞅娟子,還是白衣黑褲,走路輕飄飄的,像是踩在云朵上的仙女,每走一步腳下都生一簇花,烏黑的辮子在脊背上翻滾。二徒弟眼看直了,腳底下自然也飄了,腳腕子一軟就從樹上摔了下來。人們都譏笑二徒弟為了吃不要命,爬那么高的樹摘葚子吃。二徒弟就罵,你懂個屁,我能為了吃不要命,可那我也是吃娟子胸脯上的葚子。 這話傳到康老頭耳朵里,氣得他直接摔碎了拿在手里的一個紫砂茶碗。康老頭先是讓人在桑樹上涂了大糞,可是不管用,二徒弟狗改不了吃屎,照爬不誤。后來康老頭請人看了看風水,正好那棵樹不礙事,就給砍了。二徒弟也不是吃素的,變著法地吸引娟子注意,今天往康家院里扔一塊土坷拉,明天就在墻外邊嗷嗷地嚎小調。娟子平日里管他叫哥,但實在是受不了他的眼睛在她身上一個勁地瞟,生怕漏看了一個手指甲似的。娟子求她爹尋個根本點的法子讓他走。 康老頭在村里還是有些威望的,找了族里幾個年輕的,摸到二徒弟村里打了他一頓。這一下管事了一陣子,可二徒弟記吃不記打,過了小半個月,就又來了。硬的不行來軟的,康老頭四處打問,既然這盆臟水不能潑自己家里,那就只能往別處潑了,一個糙老漢子干起了說媒的行當,好說歹說人家女的終于湊活了湊活,應下了。找了個日子,康老頭把二徒弟叫到了家里來。 “做師傅的,自然也得照顧徒弟,你年歲也不小了,是該娶個媳婦了。” 二徒弟聽了,心里一撲騰,以為師傅要把娟子給自己,五臟六腑的血一下子涌到頭上差點沒倒過去。可是想了想,又砍樹又挨打的,就覺得絕對不是那么回事了,涌到頭上的血靠著重力加速度,又一下子砸回到了肚子里。 “我幫你問了,離你們村不遠,是在廠子里上班的,長得還行,反正是湊活過日子。” 二徒弟一開始不情愿,想要說點什么,嘴唇剛分開,肚子里的氣還沒送到喉嚨,康老頭就知道他要說啥,一下給掐滅了。 “娟子是好,可是你太大,娟子還小;再說,你實在是跟娟子搭不上伙,我是她爹我知道。所以說你趁早滅了這個念頭吧,這真是我最后說你一回了,你要是再那啥的話,不是我說,你就得打一輩子光棍了。” 二徒弟先是氣,可是氣著氣著就慫了,后來一琢磨,興許師傅說的話也對。 結婚那天,張燈結彩的,鞭炮把幾輛婚車的警報炸得吱吱響。師傅也去了。   2 一個可憐的走了,一個可氣的攆了。康老頭傳渾身的木頭手藝活就像嫁閨女,沒有找到好人家,嫁到壞人家又怕她受委屈,留在身邊不放又是萬萬不能的。可是年輕的人們又都去了廠子里干活,沒人愿意捧這又累又乏的飯碗。 康老頭正發愁的時候,雹子來了,雨粒撞破了天,變成了冰雹,雪鎮的棉花是陪葬品。康老頭家里本來有二分薄田,不種,只一個女兒和病弱的媳婦,沒男勞力,地自然也就荒在了那。康老頭家地旁邊是齊胸高的棉花棵,他自家是齊棉花棵高的野草,地里任由野兔做窩、田鼠打洞。 后來縣里撥了些救濟款,當然這些錢不是縣里自掏腰包撥的,縣里問市里要,市里撥下來之后縣里自己黑吃了一部分,紡織廠又要舔一下縣里,給縣里補了一些。李橋紡織廠這輩子是不可能吃虧的,紡織廠要擴建,可是沒有地,這次逮了機會,吃人嘴短,拿人手軟,既然給縣里送了錢了,就問縣里要。縣里自然明白這個理,就劃了紡織廠東邊的一塊地,還要紡織廠和縣里一起拿拆遷賠償款,紡織廠也不好說什么。 這片地上有六七十畝田,還有二十幾戶,康老頭家的地和房子都在這個范圍里。縣里來了人,挨家挨戶地串,當場拿尺子量,量完之后通知什么時候家里人去縣政府拿錢。人們今年的棉花賠了,心里不是滋味,可是這么一占地一下就有了錢,都恨不得自己開挖掘機把自家平了。 可是康老頭格外,關著門死活不讓縣里的人進來:你別見我,我不見你,地拿走,房子別想動。人們都說康老頭和驢拉勁絕對能把驢累趴下。后來人們就說康老頭墻根底下埋著金子,一拆金子就露出來了。可是,一個做木工的去哪里搞金子呢? 好說歹說,縣里也來叩門,村里人也來叩門,因為只要有一戶不拆全片的拆了也沒用,沒法給錢。因此人們都勸康老頭。硬的不行來軟的,女人們在康老頭門前頭抽抽搭搭,說自家孩子今年上學,正拿錢,又碰上雹子,棉花又沒了,這日子可沒法過了,就求求他開門商量商量吧。要不然就是說拆了正好他康老頭也有錢,老婆孩子日子過得也好,閨女大了也該嫁人了。終于康老頭開了門,縣里派的人拿著卷尺進來,康老頭揉了揉眼睛:是二徒弟。   “你早說是你我就給你開門了啊!”康老頭擰著舌頭跟二徒弟說。 “我怕我說了您更不給我開啊。” “都多少年的事了,都過去了。” “師傅,咱說正事吧,您就讓拆了吧,縣里這次派我下來就說一定要解決您的問題。” 康老頭沒說話,吩咐娟子和老伴做飯。 “不了不了,師傅,我不留著吃飯了,家里做好飯留著了。” “沒事,擱這吃吧,不是外人。” 娟子端飯上桌,白瓷碟子和娟子細長細長的手指說不出來的好看。二徒弟偷著瞄了一眼,想看又不敢看,像是一個拿著不及格試卷的孩子站在老師前面。 “快吃吧,別涼了。” 二徒弟一看,一碟拌豆皮,一碟拍黃瓜,一碟辣子還有一碟黃豆,黃豆也算個菜,四個菜。 “唉,好,沒事師傅,涼不了。” “吃吧。“ “師傅,咱這個地……” “我說,”康老頭叫老伴永遠都是叫“我說”,“把那碟硬菜上來。” “啊?……”老伴看了看穿著西裝的二徒弟,又看了看康老頭。 “快點,磨磨蹭蹭!” 硬菜上來了,是一碟蒸全雞,公雞,雞冠子都留在上面。 “吃吧。不是什么好酒飯。” 二徒弟夾了一筷子豆皮,一塊黃瓜,兩粒綠豆,最后去插雞,沒插動。雞是硬的,木頭的,用木頭雕的蒸全雞。 “師傅,您就聽我一次吧!”二徒弟撂下筷子說,“您要是不答應,我這飯碗就保不住了,您就當幫幫我。” “幫!幫你啥?這房子是基業,不能動,自家多少代木工,多少徒弟都是在這屋里吃飯、這院里做活,你忘了當時你在這院里刨木料的時候了?” “我知道,可是……可是……” “可是啥,都是人,你有你難處,我就不能有我難處了?幫幫你?你幫幫我,幫幫你師傅不行么?” “不是,師傅,”二徒弟牙縫里呲呲出著氣,“這二十幾戶,您也知道,各有各的難處。本來攤上雹子都不好過,那政府里的救濟款,您也知道,落到咱們手里多少自己心里也有個數。可是這拆遷就不一樣了啊,多少平,多少畝,都是個定數,人們都指望著這拆遷款過年呢。” 一說鄰里周圍,康老頭心里不穩了,手里的茶杯蓋碰得茶杯響了兩響。 “師傅,就算不為我,您也為村里想想吧,沒了這房子,你可以再蓋個更大的啊,家伙事都搬過去,該咋樣還咋樣,木工要的是手藝又不是種地要的是地方,酒香不怕巷子深,挪了地人們又不是忘了你。再說,您這個地方算偏,一搬豈不是更方便了嗎?再者說了,你要是不搬,鄉里都落不著錢過活,別讓您在人家那里留下個臭名聲啊。” 康老頭尋出水煙袋,吧嗒吧嗒抽了一刻鐘,抽到最后一不留神吸上一口苦水,按著桌角,埋著頭吐。二徒弟急忙上去摩挲著康老頭的后背,接過娟子倒的水遞給康老頭。 康老頭喝了兩口水,“我想想吧。”   3 過了一集,二徒弟沒來,縣里來了人量了康老頭家的地。康老頭歸置了歸置東西,拆遷那天,康老頭帶著自己的刨子鋸子看著自己的屋子轟然倒下,塵土撲的一下飛了起來。康老頭眼里凈是血絲,嘴唇也爆了皮,像是路邊的流浪漢。 康老頭一家搬到了道南李大夫家對面,整天望著李大夫家坑坑洼洼的屋檐。 二徒弟說的也對,做木工要的不是地方要的是手藝,還是有人來找他做活,甚至于比之前還多。可是自己的手藝是手藝,但苦了沒人來學,現在的年輕人都去了廠子里干活,沒人來承這門手藝。 康老頭身子一截一截往土里埋,手指頭也不像以前那樣靈便了,怕是自己要把棺材板一扣這門手藝就一齊入了土了。 康老頭的頭發越來越白,越來越少,愁緒卻越來越濃,越來越長,長到了縣里。二徒弟在縣里做活,聽說了,自然也閑不住,四處問道。 縣里頭的東西啥都跟外邊不一樣,沙發不一樣,茶幾不一樣,就連吃飯的碗都不一樣,可是一下冰雹卻是體現出了親民政策,縣里房子的瓦也爛了好幾處,屋里邊滴滴答答漏著水。 器壞修,屋漏補。縣里找來了一隊泥瓦匠補房子,大徒弟正好就在這隊里面,還是頭頭。補著房子,大徒弟拿手擦著汗,瞟見一個眼熟的影,尋思了半天,才想起來,這是他師弟,不跟師傅學了之后也回去過幾次,恰好碰見。瞧見他一個一個房子里四處跑,也不清楚要干啥。 房子補完了,中午頭縣里管飯,泥瓦匠們干脆就在縣里食堂吃了。 大徒弟捏著饅頭悶頭扒菜。 “您看看能不能給我師傅幫幫忙,求求您了。”二徒弟沖著一個看著像當官的人說。  “咋幫啊,這事咋幫都不是法啊,他自己都找不到人,咱縣里又有啥法子嘛!” 老大扔下饅頭,附過去,“去市里嘛!市里有文化局,文化局管這個嘛!” “去去去,一個泥瓦匠知道啥!“那個像當官的人說。 “你說個啥來!“大徒弟眼睛瞪得老大,鼻子里出著粗氣,”我沒啥文化,但我去過市里給文化局修過房子嘛!人家就管這個的啊!” “他說的也不一定不對,怎么都是試,他以前還跟我師傅學過呢,按理我叫他師哥。過兩天你去市里拿文件的時候帶上我我去問問吧!”   文化局的人聽了,討論了討論,過了兩天,市里的人去了康老頭家。 市里的人一來,康老頭嚇了一跳,自己什么事也沒犯,也沒干什么事,不明白這群穿得烏黑烏黑的人來干什么。 市里的人講明了來意,康老頭先是放下了心,然后就變為感激,握住文化局里人的手不松。 人們搬了攝像機,拿了本子,康老頭在相機前頭也說也做,用了十天講盡了他這一身的本事。市里的人要走的時候說給康老頭這些東西做好檔案,康老頭臉上發熱,手一個勁在褲子上摩不知道放在哪,最后握住文化局里的人的手一個勁搖。 康老頭留下了二徒弟,又托人把大徒弟叫了回來,從床底下掏出自己藏的酒,三個人坐上桌。拌豆皮,拍黃瓜,辣子還有黃豆。過了一會兒康老頭叫到:“我說,上硬菜啊!” 康老頭的老伴沒說話,又端了蒸全雞上來。 二徒弟笑了笑。 “來,吃雞。”說完,康老頭一筷子插了下去。   作者簡介   韓晨輝,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在校學生,愛好寫作,文章多次在學校刊物上發表,曾獲得全國大學生作文大賽等數多獎項。 +10我喜歡


林欣汝的優質產品推薦31452陳威天的熱門嚴選高修豪的優質推薦評比
王子名的評價心得43914 王彥恭的推薦清單張秀新的必買購物清單 許靜宜的優質推薦評比梁偉翔的優惠好物 陳皇輝的網路評價好物趙竹順的熱門嚴選99063 簡秀玲的評價心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88t7nja 的頭像
    j88t7nja

    簡美玲的推薦清單

    j88t7nj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